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三国:我的父亲是赵云在线阅读 - 第234章 纸上谈兵乱纷纷

第234章 纸上谈兵乱纷纷

文立在晋国算不得什么名士,但在匈奴这里,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地位。
  由于投奔刘渊稍早一些,文立甚至还排在崔游的前面。
  这一次,文立也是冥思苦想,终于从脑海的深处,挖出了沙盘和联晋两大计谋,特别是后一个联晋的主张,可以说深得苏秦合纵的精髓。
  一家打不过,那就两家合力,共同对付不可一世的赵广。
  这一建议让刘渊沉郁的心情为之一振,这几年来,他虽然被赵广压制的很惨,匈奴诸部也死伤甚多,但也托了赵广的福。
  由于刘豹早早被杀,他刘渊才得以年纪轻轻就登上大单于的位置。
  不过,也有他刘渊更惨的倒霉鬼,比如晋国皇帝司马炎。
  要说起吃败仗,他刘渊只有固原、蒲阪二次,而司马炎则连续的打败仗,并且丢掉了大半个巴蜀、整个关中、凉州半壁,还有新城三郡。
  这世上有谁比他刘渊更恨赵广,估计就只有司马炎了。
  至于南方的吴主孙皓,虽然西陵被赵广夺了去,但本身西陵是步家的,他孙皓只占了个名义,实际上也没失去什么。
  更重要的是,西陵被新汉占了之后,汉、吴之间的贸易方便了许多,吴国的许多东西只要运到西陵,就能换回蜀锦等精美的织物,让孙皓很是高兴。
  宫中美人越来越多,赏赐的东西也越来越多,一般性的物品也不能搏美人一笑,只有来自异国的东西才能让人感到新奇。
  文立站在外交的高度,献出联晋的主张,立时得到刘渊、刘宣等人的高度肯定,出使洛阳的差使,也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文立身上。
  这一次,文立的身份也大不一样:汉国黄门侍郎,五品官职。
  虽不能说荣归故里,但也足够文立在洛阳的一众清淡玄学的好友那里炫耀的了。
  ——
  洛阳。
  在两个汉国开战之后,晋国朝堂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,盼望已久的好消息终于到来了。
  赵广、刘渊打的不可开交,新汉这边出动了将兵五万,再加上辅兵十五万,匈奴汉国那边也有七、八万控弦之士,要是双方打下来死个四、五万人,那对于晋国来说,就是天大的好消息。
  最好的结果,当然是两个汉国打成旷日持久的拉锯战,双方都死伤惨重,最后晋国方面出动大军西破新汉,北破匈奴汗国,坐收渔翁之利。
  次一点的结果,当然是赵广被打败,那晋国大军就可以直接进攻潼关,一举收复关中失地,然后再兵发巴蜀,灭亡新汉。
  至于刘渊那边实力增强,也不用太过惧怕,匈奴的北方,还有鲜卑可以牵制,到时候二胡相争,晋国又可以趁机从中挑拔,再次坐山观虎斗。
  最差的结果,就是刘渊不敌,被赵广一下子击败,那样的话,新汉的地盘从关中又扩张到了河东、并州等地,黄河天险自此不复存在,更为严重的是,汉军接下来可以通过太行八径,进攻晋国的冀州、幽州后方。
  不过,晋国上下对平阳之战的预测还是比较乐观的,他们的分析也基本和文立一样,认为随着补给线的拉长,赵广以往内线作战的优势不复存在。
  纵算有些个人神勇的表现,在多达数万将士撕杀的战场上,也显现不出多少影响力来。
  不得不说,清淡误国这句成语,对晋国朝野非常的适用,洛阳城中,随着两汉战事的加剧,纸上谈兵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  等到文立进城,与何邵、阮咸、潘岳等好友一叙,满耳朵听到的都是如何如何排兵布阵,如何如何击败赵广,反正几乎所有人都将赵广视为对手?
  为什么没有多少人选择刘渊,原因很简单。
  一是刘渊在洛阳求学过,玄学上虽然不甚精通,但至少也学过,并与这里的诸多学子还曾是同窗,都是老熟人,怎么好往死里打。
  相反,赵广就不一样了,一个从来没见过的莽夫,一个只知道杀戮的武将,这样的人不当对手简直说不过去。
  二是赵广这些年来风头太劲,几乎是打遍魏晋无敌手,不管是经验丰富的邓艾、还是号称武库的杜预,或者发明专家马隆,更有司马望、司马孚等司马家族的德高望重之辈,均在赵广手底下或失了性命,或吃过苦头。
  打败最强大的对手,那种成就感是战胜刘渊这等胡虏所不能给予的。
  文立冷笑着打量着何、阮、潘等人,看着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,心中只觉得万分好笑,赵广要是那么好对付,他文立也不会早早的生了华发了。
  不知不觉中,文立的见识已经远远的高过了昔日的同窗。
  文立与何邵见面,当然不是只叙叙旧,他真正要想见的是司徒何曾,也就是何邵的父亲。
  有了何曾的推荐,文立就能够将刘渊的国书、还有自己的意见讲述给晋国的重臣,比如贾充、荀勖、王沈等人。至于司马炎那里,文立暂时还见不到他。
  当然,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文立资格不够,而是司马炎最近太忙了,他又开始在晋国广纳嫔妃了,这已经是司马炎当了皇帝之后的第三次纳妃。
  皇后杨艳虽然和司马炎感情很好,但杨艳更多的喜欢谈她们杨家的权势,贵嫔胡芳被疏远流放到了金墉城,司马炎身边也缺了一个让他心牵梦绕的人。
  历史上,诸葛婉就是在第三次的选妃中,被司马炎看中而纳进宫内,而这一次,也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女儿会成为羊车临幸的美人。
  何曾从文立处得到刘渊接战不利的消息,心中不由得大急,怎么匈奴胡虏在骑兵作战上,都不是那赵阎王的对手,那岂不是说,赵广这人已经无人能制了?
  一想到这里,何曾就坐不住了。
  他连忙将贾充、张华、向华、裴秀等一干晋国大臣、官员请到司徒府中,聚集起来商议一个条陈和对策,以供接下来上朝时向司马炎陈供。
  要不要和匈奴联合?
  晋国的重臣们在这次重大的选择面前,意见发生了分歧。